课程
课程资讯图书
当前位置:京途教育 >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二)--答案

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试卷(二)--答案

A+ A- 2017-10-16 15:55  |  京途教育网  |  点击:4262
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终身性的要求。

2.D【解析】实质教育理论强调知识的传授。与实质教育理论相对应的是形式教育理论,其观点是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3.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德育的社会性功能的内涵。

4.A【解析】黏合是指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夸张是指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拟人化是指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典型化是指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美人鱼”是将两种客观事物的元素结合在了一起,因此属于黏合。

5.B【解析】略。


6.B【解析】要增强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性,提高教学效果,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多接触学生,研究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遵循教育规律,多采取讨论、启发等教学方法;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感化学生。B项属于实现师生民主平等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7.A【解析】蔡元培提出了北京大学“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收”的办学方针。

8.A【解析】略。

9.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10.A【解析】略。

11.B【解析】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教师的工作态度、理念等。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职业道德做了详细规定。

12.D【解析】略。

13.D【解析】作品分析法也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或产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熟练程度、情感状态和知识范围。

14. C【解析】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5.B【解析】短时记忆是指人脑中的信息在1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处在工作状态中的短时记忆,或者在完成当前任务时起作用的短时记忆,就是工作记忆。

16.B【解析】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双轨学制,二是单轨学制,三是分支型学制。

17.C【解析】题干是对舌尖现象的描述。

18.C【解析】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分别是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低。

19.D【解析】用智龄和实足年龄的比率代表的智商,称作比率智商。根据公式: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小丁的比率智商是10÷8×100=125。

20.D【解析】形成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标。

二、多项选择题

1.BE【解析】内发论的代表人物包括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等。荀子、洛克、华生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

2.ABD【解析】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技能的途径有三种方式:阅读,即教师自己阅读有关教学理论和教学研究方法的论著;合作,即与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教学研究专家合作进行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即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

办法。这三种方式之中,实际上以“研究”最有实效。


3.ABE【解析】综合课程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

4.AB【解析】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而在于特定的心理氛围。它包括:(1)真实或真诚;(2)尊重、关注和接纳;(3)移情性理解。

5.BCD【解析】问题解决的基本特征包括目的性、认知性和序列性。

三、填空题

1.赫尔巴特

2.创造性思维

3.脑脑

4.非制度化教育

5.信服

6.行为规范的学习

7.社会

8.独特性

9.自律

10.主导

四、简答题(答案要点)

1.(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卢梭,《爱弥儿》;

(3)洛克,《教育漫话》;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5)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3.(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2)加强词和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4.(1)观察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实验研究法;(4)个案研究法;(5)比较法。

5.(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

1.(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教育社会化与社会教育化;

(7)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8)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1)建构主义知识观。建构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而是随着人类进步而不断改正并随之出现新的假设和解释;②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

世界的法则,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此外,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学习者仍然会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进行理解并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2)建构主义学习观。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三方面。①学习的主动建构性是指学生能够主动地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综合、重组和改造,从而用以解释新信息,并最终建构属于个人意义的知识

内容。②社会互动性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和学习都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下进行的。虽然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学习者是一个人在进行学习,但是他在学习中采用的学习材料、学习用具以及学习环境等都是属于

社会的,是集体经验的累积。③学习的情境性主要指学习、知识和智慧的情境性,认为知识是不可能脱离活动情境而孤立存在的。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知识才能真正被理解。因此,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通

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并形成相应的知识。

(3)建构主义学生观。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学习者本身已有的经验结构,认为学习者在学习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往往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其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通过儿童早期认知发展的研究也发现,即使是年龄非常小的

孩子也已经形成了远比我们所想象的要丰富得多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

六、案例分析题(答案要点)

(1)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要尊重学生的感觉与感受。案例中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并没有考虑到那个小男孩儿的具体感受,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那个小男孩儿的自尊心,会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对于学生不成熟的看法,

教师应该持宽容的态度,如案例中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理想”,教师应耐心听完解释,尊重学生的看法,而不是简单粗暴地遏制与消极地评价。

(2)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应视之为

一种财富而珍惜开发,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在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在于构建学生主体。所以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而不是像案例中的教师那样阻碍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学生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所以在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中的教师在听到与众不同的具有创造性的“理想”之后,并没有鼓励学

生的创造性,反而是对学生的“理想”进行了批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分享到:

笔试
课程名称 科目 授课老师 课时 价格 京途价 购买
京途商城公众号

微信关注,及时接收上课通知,优惠活动

关注
京途网校微信服务号京途商城微信关注,及时接收上课通知,优惠活动
右侧广告1
右侧广告2